第五百七十一章 管治上郡 (第2/2页)
刘显这样的举动,其实也等于是来一场官府改革了。这样的事,如果是放在大汉中土而不是这个偏远的上郡,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应以及影响。到进候,也肯定会有不少朝臣要弹劾刘显了。
刘显现在是快刀斩乱麻,制定了规矩,立时招募人员。然后当场任命,让他们按照规定的法律条文去行事,去治理整个上郡。
忙完这些后,刘显还特意把留在增山县的田丰叫来,和戏志才、陶丘洪等等谋士,一起起草了一个奏表。
主要就是向朝廷禀明上郡的情况,所发生的一切。然后再把最新的上郡官员的各级官府的名字造册,一同向朝廷上报,而这些每一个人,只有个别是原来上郡官府的官员,且还是官职并不变动的官员,是实打实的注明他们的官职,而那些新近招募的官员,全都注明只是暂代某官职之位,履行着某方面的职务。
奏表中,再向朝廷请求,请尽快任命一个新的上郡太守,或是朝廷派来。别的官员,也希望可以尽快落实他们的官职,好让那些官员安心的开展治理上郡的工作。
刘显让几个谋士一起商议起草这样的一封奏表送到朝廷,这主要就是做一个形式。也是刘显向朝廷表明一种态度,表明自己在上郡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安置安顿那数十万的流民百姓,以及为了整个上郡百姓可以更好的生活,可以对他们实行更加好的管治而做的。杀原上郡太守招远,是因为招远的种种恶行,情非得已。
最后,刘显也提了一下安置安顿原京城迁徙来的那数十万百姓的情况。表示那些流民百姓已经基本安置安顿好,就只等朝廷派来新的上郡太守,接受治理上郡,包括了增山县的事务之后,刘显就会返回朝廷,亲自向皇上陈述这次安置流民的具体事宜。
刘显这样向大汉朝廷表一个态,那么就足可以让那些想借刘显杀了上郡太守招远的事来攻击刘显的人无话可说。很难再就这次上郡变故的事来对付刘显。
刘显都请求朝廷派出新的上郡太守,他要回来向皇上述职了。那么他们还能如何搬弄刘显的是非?还非要说刘显在上郡杀官,意图造反吗?可人家现在都说要回京城了,造什么反?如果当真的要造反的话,那么又岂会再返回京城?
如果当真的要说,刘显这次到上郡去安置流落到洛阳京的数十万流民百姓,非但无过还有大功。
起码,救济养活了这数十万大汉百姓就是大功一件。更不要说还能把这些百姓迁徙到上郡去安置好了。然后在上郡对上郡的管治,这就相当于为朝廷彻底的解决了那些异族人跟汉人不能相融的问题。为大汉朝廷将来处理那些异族人做出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好例子。这些一件件的,其实都是功劳。
说真的,就算朝廷厚赏刘显都不为过。
但刘显自然也不是想获得朝廷的奖赏什么的,这样做也只是想让朝廷方面无话可说,抓不到自己对付自己的把柄。
上郡的变化,肉眼可见,几等于日新月异。
而上郡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西南部地区的北地地区。北地郡,那儿的情况要比上郡的情况更为恶劣一些。当异之间的争端也可以说是数十年都没有过什么的变化。
上郡发展起来了,也肯定会引起那些地区的异族人的窥伺,随时都会有异族人闯进来劫掠。
这个时候,刘显其实最好就是顺势的把北地也控制在手中。可这是不可能的。当真的要那么做了,影响就更大了。
但却也给刘显找到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再以防贼的名义,在上郡各地官府组建了自卫队。这些自卫队,有必要的时候,也都可以成为刘显的预备兵源。在知道,刘显现在,不计增山县的那些百姓青壮,单是那些归顺的部族军马,以及夺取上郡后所获得的官府官兵,这就使得刘显在上郡已经拥有了超过了五万的军马。
当然,当中大半部份,又被刘显派到了地方官府去维持治安秩序了。可是,整个上郡别的县镇的部族人,归顺后又获得了他们的部族青壮。
这样,刘显在上郡可以调动的军马,有部族骑兵约五、六万人马。官府官兵三、四万人马。这就等于刘显在上郡,就坐拥十万大军。如果把那些百姓青壮自卫队及增山县的百姓青壮都算起来的话,那么有可能翻一倍,可得二十万军马。
这还真的让刘显感到有些意外的惊喜。
上郡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张辽却来向刘显告辞了,是丁原派了信使前来,要把张辽召回去。具体原因并没有细说,但张辽猜测,可能是关外大漠的匈奴人有什么的异动,召他回去是备战的意思。
这段时间,张辽是看着刘显在上郡发展的,看到刘显就单靠上郡的一郡之地,就可以迅速的发展起来,能够做到坐拥十万大军的地步,这还真的让张辽感到佩服。
要知道,丁原在并州经营多年,他都未必可以随时召集得了十万的军马。不过,张辽知道,这是因为刘显财大气粗的关系,完全不计个人得失,拼命的采购了大量的粮食送到了上郡,解决了上郡军民的吃喝问题,如此,刘显也才可能获得上郡百姓的支持,进而收服了那么多的异族部落为刘显所用。
付出的是真金白银,有所收获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刘显的这种做法,除了刘显,张辽觉得没有谁可以做得到。至少丁原办不到。
他之前前来支援刘显,但以后,谁支援谁可能就不知道了。
张辽率领他带来得两千军马离开了。
再不久,朝廷终于派来了新的上郡太守,但除了一个上郡太守之外,就再也没有指派别的上郡官员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