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任重道远 (第1/2页)
刘显为了讨好郑玄还真的是费尽了心思,不知不觉间,就在郑玄的面前塑造了一个年少好学,且又博学多才的形象。
郑玄看刘显自然也越看就越顺眼,若非他没有女儿,否则还真的想招刘显为婿了。
当然,郑玄的心里也有惊奇,很奇怪刘显只不过是一个弱冠少年,区区十多年时光,怎么会懂得如此之多,天文地理都有所涉及,真的让他不得其解。不过,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人,生而知之也不是没有的。何况,他的确也见过了不少当世神童,聪明得让他头皮发麻。好比他所认识的孔融,小时候就聪明得让他不敢相信。如此,他也不会特意的追究刘显学识由来。
他不知道,刘显早在认识郑庆的时候,就开始打他的主意了,尤其是知道郑玄门下弟子甚众,刘显就已经想着如何通过郑玄招募到他的弟子为自己所用。
对于人才,刘显现在是不拘一格使用,莫说是郑玄的弟子了,就算是一般的读书人,懂字识墨的,都大有用场。如果郑玄的弟子当中,如果有多少具备了足够的才能,可以独挡一面的人才,那就最好不过了。刘显会观察考察他们,根据他们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忠诚程度,再让他们为自己办事。
假如说,郑玄的弟子中,如果有足以治理一郡之地的才能的人,那么刘显就会想办法让他为自己治理一郡之地,好比这北海城,刘显完全可以让刘节成为明面的郡守,但实际上却是由郑玄的弟子在主持在治理着这个郡。
如果是一县之才,那么刘显也可以让他去治理一县之地。这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自然,最主要的还是忠诚,是真正无条件的效忠于自己的方可以。
实际上,对于如何治理一郡一县,刘显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政略方针。一郡或一县,要如何去治理,其实也不用代刘显去治理的人有多大的才干。需要的,是他们对刘显制定出来的政略方计的认可、理解以及执行力。当中,肯定也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是需要他们个人的能力才能处理好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刘显的政略方针当中没能涉及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考验那些人的才能的地方。
起码,刘显把一县或一郡交给他们去治理,他们在执行刘显制定的政略方针的同时,真正能够处理好一县一郡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一郡一县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可以快速的发展起来,这就是需要他们个人的才能才可以做得到的事。
郑玄现在已经动心,答应了刘显,会写信给自己的弟子,但具体如何的,还得要他的弟子回信了才知道。
这些急不来,但还跟在郑玄身边学习的几个弟子,马上就叫来了他们,询问他们的意见。
结果自然是喜人的,葛非、何庄、周奇三人,他们都表示愿意为刘显效力。
事实上,他们三人的年纪都不小了,都有二十多岁,跟着郑玄身边学习也有数年的时间。一个人,又岂能一直学习,而不是学以致用?
不过,他们没有机会入仕,也只能跟在郑玄身边研究学习学问罢了。
另外,郑玄的儿子以及郑家族人子弟郑明,也愿意为刘显效力,只不过,刘显先让他们到了柳林村后再说。
至于另三人,刘显想请他们留在北海郡,先在北海郡府做一个官吏。
他们欣然同意。
自然了,他们现在的人品品性如何,才能才干如何,刘显还不太清楚,留下他们在北海郡,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刘显反正也还得要再派人前来的,到时候让人暗中观察他们在北海郡做得如何才再对他们进行重新的安排。
对于刘显通过现北海郡太守刘节,再派出自己的人辅助刘节治理一郡之地,这其实也只是刘显的一种尝试。
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就证明刘显所想的是行得通的,以后也可以以此为样本,慢慢的再扩张自己可以控制的地盘。
既然刘显打算把葛非、何庄、周奇三人留在北海郡为官。那么郑玄对于刘显打算要如何通过他们辅助现太守刘节治理北海郡的政略方针也有些好奇。
在郑府大堂,增加了几席,让郑玄的弟子也入席。
郑玄问刘显:“刘显公子,既然如今北海太守刘节这个太守的官职是花钱捐来的,他本人并不具备治理一郡之地的才能。但如今他却能听从刘显公子你的意见甚至是命令。那么你打算如何让郑某的这些弟子辅助刘节治理北海郡呢?或者说,你认为做到一个怎么样的地步,才算是治理好北海郡?”
郑玄问刘显这些,其实也是带有一点考究的意思。
郑玄本人虽然不愿意入仕,但他不愿意入仕是因为朝廷权柄旁落,奸佞弄权。实际上,一般的文人学子,哪一个没有学成学问卖与帝皇家之心?起码,他们的初心肯定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或者可以说,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他们从初学识字开始,就首先学习忠君思想,再到仁义礼孝等等。
到了郑玄这样,已经成就当世大儒,当代名士的时候,他们哪怕没有政治智慧,但肯定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治理天下的理论或说是见解。
现在,通过和刘显的交流,他的心里很清楚,如今的北海,实际上是刘显说了算,或说是刘显可以左右北海的发展走向。郑玄很相知道,刘显这样的一个少年,他将会如何治理北海一郡之地。
郑玄问刘显的话,其实也是他的几个弟子想了解的,就是郑庆亦侧耳倾听,想听听刘显打算如何治理北海。
刘显不用考虑,因为心里早就有了腹稿。事实上,以后刘显也会用这一套去忽悠人。
刘显脸色一整,说道:“郑玄先生,小子才疏学浅,原本不应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但既然问到,那么小子就自己的一些浅见谈一谈,不对之处,还请指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