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兴汉室 > 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

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

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 (第1/2页)

“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汉书·董仲舒传】
  
  未央宫,承明殿。
  
  在皇帝的桌案上摆放着一份最新的诏书,这是由承明殿拟定、尚书台拟写,准备在明日的正旦大朝上当着内外公卿、大夫、诸侯王、列侯、诸胡酋长的面宣读此诏,以定国是。
  
  诏书内容前面是感慨过去几年蒙苍天不弃,祖宗有灵,君明臣贤,朝廷卧薪尝胆,最终兴复汉室之不易。后面话锋一转,说‘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于是制定了综合涵盖各方面的大政方针,将决定未来数年内的朝政走向。
  
  皇帝深知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大刀阔斧的对豪强的核心利益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从最紧要的几处着手:“今日上午太学策毕,朝廷六年育人,如今终要见到成效。太学之后,国子监也要开始着手策试,暂定为正月十六,其策试制度比照太学……”
  
  国子监是几年前太常陈纪新上任的时候,奉诏建立的一处贵族学校,由益州大儒任安为国子监祭酒,其余教习皆为通明典义、德行清淳的大儒来担任。一切制度比照太学,待遇甚至比太学还要优越,就从其所在的位置——尚冠里,就可以说明国子监的定位。
  
  与太学招生不拘贵贱贫富不同,国子监只招收二千石以上官员及列侯家的适龄子弟。而全国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总共不过一两百人,且大都是豪强士族,家学渊源,导致国子监生人少而精,从小所浸染的优渥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短时间内让他们远比太学里的普通学生要更优秀。
  
  “国子监生一旦策试合格,便选入三署,依次为中郎、侍郎、郎中,先观望政事,再以郎署选途任官。”皇帝对国子监似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或许在他看来这些精英子弟本就不需要过多的关注。
  
  三署郎归属于光禄勋,具体为左、右、五官三名中郎将管理,员额不定,历来郡国举荐的孝廉多半是先任职三署,观察学习几年政事后经过五官等中郎将的考核,乃授任各职。
  
  入职三署,是一个正常的出仕途径,同时也是汉代官僚队伍的干部储备和后备人才梯队。寻常士人只要被举为孝廉,在三署任职几年,出来最差都是县令,可以说是做官的快车道。
  
  国子监生关系着几乎所有重臣子弟的未来,如今皇帝决定了国子监生策试后的去向,不少人都安了心。因为如果真比照太学制度,这些国子监的公卿子弟们就要按成绩分配到各郡各县为掾为吏,吃苦受累不说,更难显清高贵重。
  
  侍中、平尚书事杨琦忽然说道:“三署郎历来以郡国举孝廉补之,今国子监生并非孝廉,因策试得第而入郎署,其名不正。”
  
  太尉、录尚书事董承坐在席上不安的挪了挪身子,他近来尚为‘其名不正’这四个字恼怒不已,如今听到杨琦这么说,便以为这是在故意暗讽他。董承当即坐不住了:“三署郎并非皆为孝廉,其中也不乏有德望者充为议郎。彼等监生倘若策试得过,便是才能足够,何必因名不正,而拒之于三署?”
  
  他这番话说的很有技巧,既是反驳,又可借此为监生出头、向监生背后的大族示好,同时也将杨琦挤兑到对立面。
  
  正是由于这盘算打得好,表现了董承难得的急才,所以不仅赵温、荀攸,就连旁边的尚书令吴硕都表情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杨琦轻轻哼笑一声,面色嘲弄的看了眼董承。
  
  其他人还没做什么表示,皇帝径直越过董承,对杨琦说道:“朝廷制度,要适应形势,不得过于拘泥守古。只要通过了策试,彼等监生便可视同于‘茂才’,入左右郎署。”
  
  五官署的郎官需年满五十以上,故而不在此列。
  
  这一项决定泽被了几乎所有的中上层官员,在以往每个郡只能荐举一二名茂才,每个郡有好几家士族豪强为了这个名额彼此争抢。如今能够从另一个途径获得‘茂才’的待遇,无疑是皇帝对所有大臣施加的笼络与优待。
  
  “州举茂才、郡举孝廉,此二科已为州郡荐举常设,不宜混同,以免滥名,臣请陛下易之。”杨琦既很快接受了皇帝的决议,同时又很严谨的建议道。
  
  杨琦其实从未想过要阻止监生入郎署的念头,这样既树了敌、又对自己不利,但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给这些监生多一个名分,好让彼等的含金量高一点,不被察举‘孝廉’、‘茂才’等正途出身的三署郎看轻。
  
  “滥名之忧确实要有。”在皇帝看来,这不就是给学位认证么?这么想的话,那就更不能轻易的施与:“凡策试优越者,由主考推荐,公府核准,特赐予‘贤良’之称。每年获此称者不得过十分之一,以奖学优者、以励后进者。”
  
  杨琦没想到皇帝转的这么快,将原本施加全体的荣誉调换成特殊奖励,而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因为他多了那一句嘴,导致皇帝‘从谏如流’,在事后探究起来,这往哪说苦去?
  
  赵温忽然加了一句:“国子监如此,太学理当也如此。”
  
  皇帝点头说道:“斯言大善,这次能考上第、入殿试的两百太学生,皆授‘贤良’之称。”
  
  众人飞快的略算一下,二者之间的比例都是一样的,但国子监由于只有一百多人,最后得到‘贤良’称号的却比太学要少许多。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朝廷育才,计在久远,故国子监、太学之制,务必在国是诏内写明,以求期内完善。”皇帝点了点草诏上的某句话,放眼看向众人,说道:“太学五科之外,已有蒙学、教化、吏治三科,分别教授童子、行伍、备官。今再设宣化一科,以期教育黎庶、化外,传扬圣人之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