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大唐马王爷 > 第1337章 十州连动

第1337章 十州连动

第1337章 十州连动 (第1/2页)

一般都是好戏压轴,令人瞩目的武凉都督已经浮出了水面,那这个吴王李恪的去向,就更值得众人一看了。
  
  李恪兄弟多年来被他们的父亲——贞观皇帝所摒弃,那么在权利场中,对李恪和李愔的看好者,注定寥寥可数,真正的支持者也不会太多。
  
  世俗向利,亲近谁、与同情谁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很多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食者时,往往也只是抱以同情。
  
  但看起来,这样的局面要改一改了,金徽皇帝又要逆先皇的意思而动,将吴王李恪用起来。
  
  长孙无忌琢磨,皇帝怎么将李恪这件事提出,众臣会是何种反应。
  
  赵国公期待李恪的职位最好,最好不要高过老儿子长孙润。
  
  不然他可能怀疑长孙润在皇帝心幕中的真实地位,这件事就在明面上摆着呢——两个人出场的前后次序便是个说明。
  
  皇帝陛下一向行人所不能行,要是李恪这件事冷了场那就好看了,也让陛下知道知道人心向背。
  
  他悄悄看了一眼鸿胪卿崔仁师,在自己同高审行之间,看崔仁师听谁的。
  
  不过,崔仁师肯和盘托出高审行求他的事,其中的倾向已经够清楚了。在春风得意的延州刺史,和树大根深的赵国公之间,崔仁师还是有个清醒认识。
  
  吴王李恪,任襄州中都督!
  
  晋王很平静地念出了这几个字。
  
  朝堂上一片沉寂,襄州也升了一格,许多人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原任襄州刺史,也就是李恪的兄弟李愔,他给哥哥让了地方。
  
  李愔贞观五年封王梁州,做过岐州刺史,襄州刺史。
  
  现在岐州有李明去了,襄州李恪又来了,那李愔这小子去哪儿?
  
  皇帝问,“蜀王,朕不知你对吴王的任地有何感想,不妨直言。”
  
  李愔赶忙出来,奏道,“陛下英明,所决之事向来不会出错的,臣弟没什么要说的,”
  
  哥哥李恪不出山是不出山,出山便是个正三品的中都督,这品阶放在朝中便是个尚书,平一卿、高于八卿之上。
  
  李愔再禽兽不如,也知道这是件好事,兄长对自己还是不错的。
  
  他在此事上不能多说,也不能无所表达,接下来陛下该提自己的去向了。
  
  长孙无忌和李道宗各自吃了一惊,都知道襄州之重。
  
  有江汉平原,才有荆乡粮仓。华夏腹地,秦岭、巴娄崇山峻岭,何处才是种粮的地方!襄州、荆州、安州、鄂州如同巨鼎的四足,牢牢在环卫着这里。
  
  而襄州因为可以牢牢控制住汉江,军政、经济乃是秦岭以南第一大要地。
  
  李恪的腾起不可阻挡,襄州都督与荆州都督半斤八两,吴王与荆王李元景平起平坐了!关键这两个人同出宗室,又从未听说过拉帮结派。
  
  以后如有帮派的话,他们属于金徽陛下!
  
  荆王李元景未动,仍是中都督,而李恪的食户也一下子补足到了一千户。
  
  不论是赵国公还是江夏王,两人都恍然有所悟——先皇将禽兽不如的李愔派在襄州,让他们对此处都忽视得太久了——还有这么一处要紧的所在。
  
  襄州,往北隔着秦岭与长安、洛阳互成犄角,往南又与荆、鄂两州三足鼎立,既离政治不远,又离经济不远,军事上更为兵家必争之地。
  
  却让李愔这根烂橛子,钉在这里这么多年……那李愔去哪里?
  
  谁知金徽皇帝对李愔却没有下文了。
  
  晋王李治也没提李愔的去向,李愔让李治一句话从襄州起出来,往旁边一丢,然后没事似地说到了曹州和许州。
  
  赵国公有一阵子没听清李治说什么,他想的是老儿子长孙润。
  
  赵国公暗暗的揣摩着,如果陛下将长孙润派在襄州来任都督,比眼下这个局面又会如何?
  
  长孙润的武凉同样重要,那里是大唐这只雄鹰的翅根,而且皇帝给两个人同样的中州都督职位,看起来长孙润所得的圣宠还要高过李恪,因为李恪毕竟是亲王。
  
  唉!赵国公想,若是长孙冲能去襄州就好了。
  
  从三品的秘书监只须往上拔出一节,不就也是个中州都督了?
  
  只是长孙冲好像并不大讨皇帝的喜欢,皇帝能让长孙冲居于秘书监的位置不动,也是看了他已故的长姐——李丽质的面子了。
  
  赵国公无可奈何,有些矫情,两个儿子都位居着三品。
  
  他意识到金徽皇帝以往、尤其是今日,行事好像有意地、既令自己有些不大尽意,又使他真的说不出什么来,说出来便有些不识好歹了。
  
  ——你的老儿子同样是中都督你不吱声,人家一位亲王也是中都督了,你要说不妥当?得多没涵养的人才站出来!
  
  赵国公想,那么他即便对李恪再不看好,似乎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皇帝冷眼看了一下赵国公,发现他的舅父已经不止一次看崔仁师了,思绪不在李恪身上。他微微一笑,看来舅父的反应又让他算对了。
  
  赵国公确实在观察崔仁师,看起来,鸿胪卿对答应赵国公的事也不情愿,因为这么久了,崔仁师居然一次都没看向他这里来。
  
  长孙无忌思索道,“你不看也就不看吧,看来波斯副使、那个波充老婆的事不提也罢。”
  
  就他在想到这里的时候,朝堂上忽起了一阵骚动。
  
  今日的变动是早有准备的,吏部尚书、晋王李治连嗝儿都不打,公布曹州由都督府降级、不再督领周边各州。
  
  而且曹州被分置了两州。济阴县、考城县、宛句县、乘氏县不动,仍归为上州。从曹州分南华、成武两县,又划宋州单父、高乡县设置戴州,为中州。
  
  曹王去了岐州,曹州便被划开了。
  
  人们都以为,皇帝这是要为失了位子的亲王找地方了。卸任的襄州刺史蜀王李愔,注定会被派到这里任职。
  
  晋王李治同皇帝争夺储君之位时,两个人斗的暗流翻涌,但看起来斗而未破。眼下谁都看出来,晋王是死心踏地站到他皇兄那一边去的。
  
  此时他语声朗朗,念出了曹州和戴州的主官名字。
  
  纪州刺史李慎,出任曹州刺史,戴州刺史由谏议大夫郑叔矩担任。
  
  李慎就不必说了,母妃是韦太妃,掌管着太学。而且韦泽与皇后、贵妃等人关系都不错。纪王的能水早就有公认,也没有人对李慎的任职持有异议。
  
  郑叔矩,有人回忆起来了,泉州海溢赈灾时,此人随陛下同行,他原是户部的仓部郎中,赈灾后升为了谏议大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