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82集《妙法莲华经》

第82集《妙法莲华经》

第82集《妙法莲华经》 (第1/2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七十八面。我们上一堂课讲到丑二的“约过去世显其本行”。迹门三周说法已经是圆满结束,所以佛陀最后必须为声闻弟子们开迹显本。这当中就以富楼那作为代表。
  
  当然每一个弟子在方便道,在实践理想愿力的时候,他各有各的角色。比方说目犍连尊者他用神通,富楼那尊者就是说法。当然说法很多,在经文上说,他的特色是善说大小乘的空法。那为什么他会善说空法呢?这后面会说明,因为他经常出现在五浊恶世,在五浊恶世最实用的就是空性法门,就是解脱道。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大小乘的空法,你在操作的时候是随时用得到的。就是说,你学佛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叫做深信业果。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先搞清楚。然后你就要学空性了。你不能一天到晚仅仅深信业果,你不能老是活在人天的善法。
  
  佛法在空性的操作上有两种:一种是小乘的空,一种是大乘的空。小乘的空,它的切入点叫做无常,它从外相的变化来看。欸,这个东西我昨天买的时候是新的,一个月以后它变老旧了。就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东西的相用是变化的,它不可能常住的。从变化当中,我们知道它是痛苦的,因为它违背我们安稳的期待,就没有一个东西是安稳的。所以我们身心世界不断的变化,这本身就是痛苦。因为不安稳故。
  
  身心世界会痛苦表示什么?表示你不能掌控。谁会让自己痛苦?如果你能够说,我的身体我说了算。你以为你吃很多保养品,你身体就会健康吗?未必。因为这牵涉到业力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只能够尽人事、听天命。所以身心世界要怎么变,我们说了都不算,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小乘的空,它从事相的无常到苦到无我,所以这种空叫做什么?灭色取空,它跟因缘法是对立的。就是既然你是空,所以我要远离你。所以小乘的空是出离的,带有出离的空。那当然,治乱世用重典。有些粗重的烦恼,有些跟你因缘特别复杂的人事,这种断灭空有它的存在价值。
  
  大乘的空,它不是对立,它是圆融的。就是它的空性跟因缘法是一体的,它性空带有缘起,缘起中有性空,它是两个一起看的。所以小乘的空的切入点是无常,大乘的切入点叫做无生。无生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自性,因为它因缘生。它的本体是空的,所以这个相状是什么?是如梦如幻。它的空叫做如梦如幻。既然一切法如梦如幻,你根本不需要离开它,你只要无住就好了。就是,因缘无常变化,那跟你没关系。你为什么会受伤?是因为你执著。你自己心随妄转,所以你才受伤。所以大乘的空就是说,你不必改变外境,你只要把那种有所得的心消灭就好了。所以它这个大乘的空有一点怎么样?有一点即空即假即中的味道了,但是可惜的是它没有会归一心,沒有空有无碍。
  
  什么叫做空有无碍?我们举一个例子。法眼文益禅师有一天在山中散步,看到山中的花释放出美丽的颜色,空中也飘来种种的香气,他说:“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艳冶随朝露”,就是说你别看这个花这么漂亮,其实它就像朝露,它随时会凋零。“馨香逐晚风”,就像晚上的风一阵吹过来,一下子又没有了,这个香气也是无常的。所以他前面两段强调的是出离的小乘空,后面这两段很重要,“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就是这个花你不必等它无常变化、已经衰败才叫空,它当体就是空。因为它怎么样?因为它如梦如幻,它就是空。你不必一定要把它给消灭,你不一定要把它远离才显空。所以这个大乘的空它强调无生,小乘的空强调无常,所以这两个是不同的操作。
  
  当然,你今天要悟入真如本性,依小乘的空是进不去的,因为你小乘是法执。你执著一个空的东西,空的相状,你怎么进去真如呢?真如是要离相的。真如本性,什么时候把门打开?古德讲得很清楚:“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真如本性,你还想抓东西,你还想打工,你就回不了家了。所以你所有相状都离开以后,才能够会归真如。所以大乘的空这种无生观,是回归真如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丑三、约三世佛所述修因
  
  富楼那尊者对小乘的灭色取空跟大乘的缘起性空,特别地通达而且善巧地说法,这个是他的专长。我们看丑三,约三世佛所述修因。
  
  前面是讲到释迦牟尼佛所,第二段是讲到过去佛所,这以下就全方位地讲到过去、现在、未来。富楼那尊者未来是什么情况?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
  
  这以下的开迹显本就讲到过去现在未来。他说,诸比丘!富楼那尊者从过去来说,他在过去七佛说法当中而得第一。过去七佛是包括(我们现在贤劫,前面叫庄严劫)这个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毘婆尸佛、尸弃佛跟毘舍浮佛,和贤劫的四尊佛,就是拘那含牟尼,还有拘留孙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有七尊佛。于现在诸佛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在未来的贤劫当中,贤劫有千佛,我们现在只有到第四尊,所以在未来的千佛当中也是说法第一。而且“皆护持助宣佛法”,他都是扮演一种护持的声闻的角色,“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发无上菩提心,“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这个跟前面一样。
  
  这个说法是这样子,我们在自受用的时候强调契理,所以它不需要太多方便,你一念心当中你怎么思惟法义,海阔天空任你遨游,游心法海。但是你要说法利他,就困难度很高了。因为他要观机逗教,他要有四悉檀——欢喜、生善、破恶、入理。
  
  这四悉檀当中最关键、最难的就是破恶。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说佛灭度以后一百年,有一个优波鞠多尊者,他是善于教化。他有一个弟子是大富长者子出家,这个年轻人在家的时候是有钱人,对自己身体的保养特别在乎。他不但吃美好的饮食,还经常用香汤沐浴,而且用香油涂身,所以他养成很坚固的身见,深深地爱着身体。所以,他这种坚固的烦恼,出家以后虽然随众修行很久,他一直不能够证得我空的智慧。
  
  当然,优波鞠多尊者他们这种高深禅定者,一看就知道你问题出在哪里了。他就把这个弟子单独地从禅堂叫出来,把他领到一片森林里去。他用神通力变化成很高的树,地上以神通力变成一个很深的坑。他跟这个年轻人说,你爬到树上去。那这个弟子就听从优波鞠多的教导,就爬上去了。他说你现在把双脚放下来。他就把双脚放下来。说你现在把左手也放下来。只剩右手了。优婆鞠多尊者说,我命令你,把右手也放下。那他说,我这放下,我会受伤的。优波鞠多尊者说,你要完全依止师父,就要听师父的话。所以这个弟子最后把右手也放下。放下以后他从空中掉下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受伤,而且整个树跟坑完全消失掉了。他突然间悟到这个色身是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优波鞠多尊者马上跟他讲无常无我的道理,当下证得初果,后来修学就证得阿罗汉果。
  
  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说法善巧。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欢喜不难,生善也不难,这都不需要善知识。你说我学佛以后,我也没亲近什么大善知识,我也能够欢喜,我找到我相应的法门,每天固定的拜佛做功课。我也能够生善,我从拜佛持咒修行当中我增长善根,我对佛法的信心、对佛法的智慧不断增长。恭喜你!但是,你永远不可能面对你根深蒂固的烦恼习气,因为我们一个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
  
  所以,当你从欢喜、生善要入理,要入我空之前,最后一关的破恶,对不起!你自己永远不可能破恶。就给你闭关一百年,你也没有办法破恶,因为你没办法面对自己。这个时候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依人——善知识出现,而且这个善知识要完全能够摄受你。他那个大威德,就是他教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所以,这个就是善巧方便,它关键能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特别是破恶。
  
  当然在破恶的时候,菩萨那是有神通力了。所以我们一般看到菩萨度化众生,他欢喜、生善的时候他不见得显神通,他关键到最后一关的时候,要破你的最根本习气的时候,他基本上要显神通,因为这是最难过的一关。这一关你迈过去,你就海阔天空了。他要显神通,示现各种相状,来帮助你迈过最后一关的破恶。这个就是说法,四悉檀的因缘。
  
  子二、与授记分三:丑一、明因圆果满;丑二、明国土广净;丑三、明劫寿法住
  
  我们看子二的“与授记”。前面佛陀为富楼那尊者跟其他的声闻弟子开迹显本以后,佛陀就正式授记了。授记当中我们看第一科的“明因圆果满”。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那么如是“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个如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从般若道见道位以后,开始起修才算。所以我们在般若道之前所修的一切,那叫做因缘果报,那还不叫庄严净土。这“如是”就是从你初地以后开始从空出假,这个时候才能够慢慢地去修六度,来庄严未来净土。要经过多久呢?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
  
  那么富楼那尊者是在此土,就是娑婆国土成佛。但是这个地方的此土,古德解释它已经从五浊恶世转成清净国土了,那后面会说明。成就无上菩提,示现八相成道,佛号“法明如来”。为什么叫法明?因为他因地的时候,他的方便道里面就是通达法义,善巧说法,经常开导众生心中的光明,所以叫法明。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个“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进入般若道以后你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亲近十方诸佛。亲近十方诸佛,你一定要显出你本来的面目。你不能说,我本来是法身菩萨,我示现声闻众,不可能。你亲近诸佛,你是什么阶位,你就现出你原来的阶位。你是法身菩萨,你就在实报庄严土听佛陀开导。所以亲近诸佛的时候现出自己的相貌,你是初地你就是初地,二地就是二地,在佛陀面前没有必要遮遮掩掩。那么干什么呢?广学无量法门。学各种的三昧神通,各种说法的方式。你要跟佛陀学无量的方便力,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同时,记住,同时,你要来到凡夫的世界。来到凡夫的世界,你不一定现出你本来的相貌,叫做普门示现,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你看佛陀经常演动物,有时候现鹿王,演猴王,演狮子王,或者演各式各样的相状来跟众生结缘。
  
  所以,到了般若道入方便道的时候,他一方面亲近十方诸佛学习无量法门,一方面跟众生广结善缘,下化众生,示现各种众生喜欢的相貌来摄受众生。他的目的当然就是成熟众生、庄严净土。
  
  丑二、明国土广净分四:寅一、国大广净;寅二、纯是善道;寅三、三乘甚多;寅四、总结庄严
  
  我们看丑二的“明国土广净”。前面是讲他的因地,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以下说明他未来应身佛的依报国土的广大跟清净。
  
  寅一、国大广净
  
  先看他的国土的广大跟清净。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富楼那尊者他的成佛的佛号叫做法明如来,看看他的依报国土。依报国土当中,“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是他教化的地方。
  
  先看他的大地庄严,“七宝为地”,他以七宝作为地。“地平如掌”,这个“掌”不是手掌。智者大师解释说,在古代的大海的海底有一种大石头,它的四周非常的平整广大,所以名之为掌。是用这个掌来作譬喻。“无有山陵溪涧沟壑”,没有高山,也没有溪流,也没有这种高高低低的水沟。
  
  我们凡夫打妄想,看到高山,这个景色很美!对不对?其实按照佛法的因果思想,你生长在有高山的地方,这是众生的共业,这内心不平等。你内心就是对立心很重,所以就招感这种高山。
  
  所以所有的净土全部是平的,就是地平如掌。这个大地庄严,这第一个。
  
  第二个,看住处庄严。那么这些国土的眷属是住在哪里?“七宝台观充满其中。”七宝做的台观,这个台观就是楼阁的意思。就是这个凡圣同居土的人,他是住在地上的楼阁,这是人道众生。那么凡圣同居土的天住在哪里呢?“诸天宫殿,近处虚空”,虚空当中它有很多宫殿。
  
  你看极乐世界的天住在哪里?考一考大家,极乐世界的天。当然极乐世界的人也是住在地上宫殿。极乐世界的天住在七宝树上。七宝树有那个七宝池,有种种罗网,那罗网的中间就挂着宫殿。
  
  富楼那尊者的这个国土,他的宫殿是在空中。“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人天可以互相见面。但是古德解释说,说这个净土的人道跟天道,虽然可以彼此相见往来,但是不能久住。说你是人道,你有神通,你去拜访你过去同梯的同学。他也往生到富楼那尊者的法明如来国土,你也往生了,你在人道你用神通力去见他,可以,但是你不能久住。你见完以后,因为各有各的因缘,你还得回到你的地上的宫殿。是这种情况。所以虽然“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但是不得久住。
  
  前面讲到依报国土,我们看正报的身心。
  
  寅二、纯是善道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 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这以下有五段,来解释他的正报的身心。
  
  第一,“无诸恶道,亦无女人”。这是净土的最大特征,它没有三恶道。就是它凡圣同居土当中只有人跟天,而且没有女众的身相,全部是大丈夫相。
  
  第二个,具足神通。“一切众生皆以化生”。他是怎么受生的呢?他是化生的,他可能在树下,或者在花丛间,突然间无而忽有,而且他不用父母的滋养,他自然长大,化生。因为他没有男女的淫 欲,所以他只能化生。具足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他有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这个是讲他的第二个,具足神通。
  
  第三个,讲到他们精进学道。这些往生的人,“志念坚固”,精进修学智慧。
  
  所以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土,它的佛跟他的眷属有个共同点:同愿同行。就是这个佛在因地的时候喜欢学法,喜欢说法,他招感的眷属就是一定是顺从本愿的。你不可能往生到一个跟你自己修行不相应的佛土,不可能。所以他这叫“志念坚固,精进智慧”。
  
  第四个,“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身相庄严,当然他没有八十种好,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有佛陀有。
  
  再看他的衣食的受用。“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法喜食是约着智慧,我们在佛法上的闻思,它自然就能够产生法喜的情况来滋养色身。第二个,禅定。你进入这个禅定的三昧乐,也可以滋养色身。
  
  这个依正二报的国土是怎么来的,我们解释一下。我们说过,般若道的重点在智慧,方便道的重点在愿力。一个人从般若道从空出假以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发愿。发愿有三种愿,一般有三种愿:
  
  第一个,摄法身愿。就是你希望你未来国土的正报的人是怎么情况。正报的菩萨,或者是声闻,或者是凡夫是什么相状。比方说你希望他是三十二相,他有神通,他有光明,都可以。这第一个,摄法身愿。
  
  第二个,摄净土愿。你要发愿你未来的国土是什么情况。这是第二个愿。
  
  第三个是最重要,摄众生愿。你希望往生的人是什么条件。
  
  所以阿弥陀佛,为什么他的愿特别有特色呢?因为他有第十八愿,能够临终十念,临终往生。就是说,他能够来到众生法界接引。所以这个地方的摄众生愿,一般的愿,按照古德的说法,往生净土,他最低最低的标准,深入正定,行众三昧。没有一个散乱心人能够往生净土的,不可能。那么阿弥陀佛国净土是特别的地方,就是他摄众生愿当中有十八愿,临终的时候,他来到你的面前,开示慰导。他开导你,安慰你,跟你感应道交,这是他的十八愿的特色。所以这个应身佛的正报跟依报,都是在他刚开始的时候发的愿,慢慢去实践而出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