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思念小说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21集《妙法莲华经》

第21集《妙法莲华经》

第21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

其实二乘人的疑惑是很多的,当然这也应该看善根了。其实我们看阿含经,成就阿罗汉有两种人:
  
  有一种是钝根的。他过去生从来没有熏修大乘佛法,就是一路开始就走小乘的,他的确是志得意满,得少为足了,因为小乘还有法执嘛。所以有一种罗汉是很满意的。
  
  但是有一种阿罗汉,他过去生是曾经有大乘佛法的善根,只是遇到恶因缘,退大取小。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隐隐约约有大乘的善根。大乘善根是不可破坏的,所以他虽然修小乘法证得阿罗汉果,他的心里面总是觉得怪怪的:难道这个就是我生命的极限了吗?所以舍利弗尊者心中是有很多疑惑的。特别他在方等会上跟那些大菩萨接触的时候,他心里面打很多问号。为什么这些菩萨跟着佛陀学法,我也跟着佛陀学法,他们这么多的神通妙用、广大的功德,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心中有很多的疑悔:难道我欠缺了什么?难道我有什么不足?是不是有人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子?难道我的命就该是如此吗?
  
  当然,有疑悔就有希望。一个人知道自己不足,那你就有救了,佛陀就有办法帮你解决。所以,佛陀现在该说真话的时候了。“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现在佛陀必须把话讲清楚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说清楚了。为什么当初你跟我讲四谛十二因缘,让我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你跟他讲六度,成就菩萨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你们这些疑悔都可以理解,现在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三、大纲说明
  
  (一)正说法要;(二)身子领解;(三)如来述成;(四)与之授记;(五)四众欢喜。
  
  那么本章大纲,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五段来认识:
  
  第一个,佛陀“正说法要”。佛陀出定以后强调三乘、一乘的差别。简单地说,过程虽有差别,结果是一样,所以叫权中有实、实中有权。刚开始可能要满足你们的根机,但是等到你们成就圣道以后,你们的根机都处理完以后,佛陀会把你们拉到同一条阵线的。这个就是一开始是开三,最后会一,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所以大家都没吃亏。如果一开始不施设方便,你们就缺乏修学动力,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呢?“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作为一个凡夫,我要先满足你的需求,等到你达到圣道以后,我再把你们拉到同一条阵线上。这个就是刚开始的为实施权,现在的开权显实。所以对所有人来说谁都没有吃亏,而且也必须要这样做。
  
  第二个,“身子领解”。舍利弗听了以后当然是生大欢喜,原来成佛我也有分。当然,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人里面善根最深厚的,因为他老人家过去是有大乘善根的。他老人家开悟以后,就把自己所觉悟的道理讲出来。佛陀印证:如是如是!你终于不再是个阿罗汉了,你是走上成佛之道。当然你的过程也很重要,所以佛陀也没有否定权法。最后佛陀“与之授记”,因为他已经光明出现,佛种已成,就跟他授记。最后,“四众欢喜”。大家一看,阿罗汉原来也可以成佛。所有与会的四众弟子得到很大的鼓励。这个就是这一品的大纲。
  
  丁一、略开三显一以动执生疑分二
  
  戊一、略开显分二
  
  己一、叹佛二智分二
  
  庚一、长行分二
  
  辛一、寄言叹二智分二
  
  前面是一个叙说段,迹门的序分;丙二的正说段是迹门的正宗。迹门正宗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略开三显一以动执生疑”。先简单地开三乘之方便,显一佛乘之真实,来动摇二乘人偏空的法执,而生起心中的疑惑。他必须有疑惑才会反省、才会求进步,所以佛陀先激发他的疑惑。
  
  那么怎么个激发法呢?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略开显”,佛陀做简略的开显。简略开显又分成两段:第一个,“叹佛二智”。这个地方又分两段,先看第一段的“长行”。长行当中又分两段,先看第一的“寄言叹二智”,用语言文字来赞叹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又分两段。看诸佛的智慧,再看释迦牟尼佛的智慧。
  
  壬一、明诸佛权智
  
  先看诸佛智慧。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我们把这个经文做一个简单的消释。
  
  “尔时”,就是文殊菩萨跟弥勒菩萨这么一对的问答释疑以后,释迦牟尼佛就从无量义处三昧出定而起。这个地方是从定而起。蕅益大师说,他做了两件事:一个观理,一个观机——上观十方诸佛之理,下观众生差别的根机。又观理又观机以后,他就讲话了,他告诉舍利弗一件事。他说,舍利弗!你知道吗?十方诸佛的智慧是甚深无量的。
  
  这个地方,“智慧甚深无量”是表示佛陀的实智,真实的智慧。因地叫做清净心,在果地上叫一心真如,就是实智。智者大师说:“实智不圆,佛道不成。”这个是成佛的根本因素,就是实智。
  
  佛陀不但只有实智,还有方便的权智。这个“其智慧门”就是方便的权智。方便权智是干什么呢?用权智为门,而入这个实智道中,以方便门来悟入真实的道中。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开显一念心性,这个叫实智,但是你没有因缘的修证也不行。虽然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往生的功德,但是你整天在那边等,等了半天,极乐世界也不会出现。你还是要通过拜忏、念佛、发愿。所以,方便门这个因缘的修证,是帮助我们开显真实智慧的一个过程。
  
  佛陀这两个都掌控了。佛陀有真实的智慧,知道一心真如本来具足无量功德,又能够知道用什么方便门来打开真实的功德。而这些智慧门也是广大,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了知的。
  
  为什么说佛陀的实智跟权智二乘人不能了知呢?他以下讲出理由。因为佛陀曾经“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他先了解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的道理,然后广修无量法门,开显自性功德。另一方面,“勇猛精进,名称普闻”。这以下讲下化众生。佛陀以一念心性的道理,下化众生,广学六度,历事炼心,所以“名称普闻”。佛陀为什么能够成就这么圆满的智慧呢?他就是能够先掌握那一道光明,然后再从光明当中完成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种种因缘的造作,所以才成就了“甚深未曾有法”,而“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他要讲两件事情。佛陀出定以后,主要强调两件事:第一个,赞叹佛智;第二个,动执生疑。我们先看赞叹佛智。
  
  佛陀一出定以后,二话不说,赞叹自己的智慧。这个是很特别的。佛陀一般的说法很少讲自己怎么样。就是,哦,你发生事了,你今天遇到了痛苦,你这个坎过不去了,你不想在娑婆世界待了,佛陀讲《观经》,你应该修极乐世界;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远离三界的痛苦。所以,佛陀过去在经典里面凡是出现,很少谈他自己是怎么回事,完全是应机说法。就是,众生怎么样,佛陀就解决问题。但是本经不一样,本经佛陀从三昧一出来,二话不说——我已经不再讲你们怎么样,关键是我怎么样。佛陀把自己的智慧现出来。这是第一点。
  
  更特别的地方:佛陀把他的智慧说出来以后,他还指名道姓面对舍利弗尊者。他说,这个东西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那么这件事情又更奇怪了。佛陀开显智慧,把二乘人当当机众,却强调二乘人所不能知。蕅益大师就说了,二乘人对佛陀的智慧不理解,其实有三段因缘错失了机会。
  
  第一道因缘就是在华严时的时候。佛陀顿说大法,这时候声闻人,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当时是“如聋如哑”。蕅益大师讲了四个字,他们的心态是“如聋如哑”,茫然不知。这一点不能怪声闻人,因为他们那个时候还是一个生死凡夫,刚刚从外道转入佛弟子。佛陀演这么一出:华严时跟十地菩萨讲到十地的功德,当然对他们来说是境界太高了。所以,二乘人第一次错过佛陀的智慧是在第一个时段,叫华严时。
  
  错过以后,佛陀就把报身收起来,现出丈六的比丘相,开始陪着二乘、凡夫成长,讲四谛十二因缘,讲苦集灭道。二乘人当然就如法修学,各得其所,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成就四果以后,当然,二乘人的心态就是觉得“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在阿含经,面对声闻人讲这句话,佛陀也默然同意,佛陀并没有表示意见。佛陀说:对的,你们的确是大事已办,至少在我开显的这个法门当中,这个四谛法被你修到底了。
  
  二乘人第一次错过佛陀的智慧是在华严时,是在凡夫,这不能怪他。他后面两次的错过,都已经成就圣道了。第二次是方等时。其实这些人都是大阿罗汉了,而且充满了自信。方等时“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佛陀其实没有亲自出手,佛陀请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跟文殊菩萨的对话讲到不二法门。从诸大菩萨之间的对话跟神通当中,二乘人的心情是有点受打击了,因为他自己觉得“耻小慕大,自悲败种”,他觉得自己有所不如。但是他们那个时候心态是怎么回事呢?保任草庵!就说,我虽然是阿罗汉——这后面的经文就说,我虽然盖的是一个茅棚,我没有真正地回家,但好歹可以遮风避雨,至少我远离了生死轮回的折磨。所以他觉得说,我就这一个命!他是无法了知。前面是茫然不知。
  
  其实二乘人,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意思,在方等时他是有一点想要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这些菩萨是怎么修的,怎么就能够这么厉害,我们跟佛陀在一起我们怎么就差那么多呢?他是想要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方等会上并没有把二乘人当当机众。你看,打开《维摩诘经》,文殊菩萨跟维摩诘居士两个对话,根本不把二乘人当一回事,根本没有讲到下手处,没说你要怎么调整。所以二乘人根本无从问起,不知道问谁,他就一直当旁观。二乘人在方等会上是想要了知,但是无从了知。这是第二次错过佛陀的智慧。
  
  第三次错过是在般若时。般若时佛陀也没有亲自出手,佛陀找一个须菩提尊者,叫做“转教菩萨”。佛陀要须菩提尊者说:你去跟菩萨论谈空性的道理,大乘的缘起性空跟小乘的灭色取空怎么融会贯通。须菩提尊者得到佛陀的加持,大谈小乘大乘的空性。这些二乘人也在场,他们的心态是“无心希取”。他虽然懂道理,但是他想:算了,得少为足了。我们就这命,算了。
  
  所以二乘人从凡夫位的“如聋如哑”,到方等会上的“保任草庵”,到最后般若会上的“无心希取”,已经不想了知了。这个都不能怪声闻人,因为前面三个时候,佛陀虽然隐隐约约开显佛陀的智慧,都没有把二乘当当机众,所以他就错过了了知的机会。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情况是,佛陀秀出他的智慧不可思议以后,就指名道姓地告诉舍利弗尊者,我这种智慧不是你可以了知的。就摆明了这以下是为声闻人做准备的,准备把声闻人当当机众了。这段的经文等于是一方面赞叹佛智、一方面动执生疑,敲打一下声闻人,让他们知道,今天你是有进步空间的!
  
  蕅益大师说,佛陀为什么不直接开权显实,而要动执生疑?他说,二乘人“执重疑深”。他的法执特别重,疑根也深,你直接讲一心三观的思想,他没办法接受的。所以佛陀先敲打他一下,就告诉他说:我有的东西,其实你是没有的,这件事你应该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